在我们身边,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用生活、工作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,演绎“崇真尚美”,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。他们的每份善举都是一份感动。
2016年,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师生思想道德建设,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榜样作用,学校党委开展了“必赢626net入口首页2015-2016年度道德模范评选”活动。必赢官网徐爱华教授获评职业道德模范,以期形成学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、崇尚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、争当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热潮。
徐爱华,1980年12月生,博士,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。2003年获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工程学士学位,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,硕博连读。2008年9月进入华中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。
科研先行,以勤恳树教育基石;敢于创新,以探索开育人大道。他是环境科研的捕手,更是学生科研路上的领路人。他以己之经历,生动诠释了科研人的敬业精神。领先而不居高自傲,潜心而始终如一,他全身心的投入,只为科研之路越走越远;他因材施教,助力学生越攀越高。
言传身教,以科研初心感染学生
初为人师时,徐爱华感到困惑:“我讲得清楚,学生是不是一定听得明白?怎样启发他们的思维,使他们自觉地完成知识迁移呢?”古人云:教之而不受,虽强告之无益。他慢慢体会到,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的重要性。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,他从“启发发现式教学”一步一步过渡到“实验探索式教学”。此外,他为了弥补自己在教授的经验缺陷,每学期他会去其他学校听研究课,不断参加区域实验报告会,聆听有经验的老师进行实验分析。泰戈尔说:“不是锤的打击,而是水的载歌载舞,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。”年轻的他不断地汲取各种营养。在长期地聆听、模仿之后,思考名师们的分析思路、再慢慢地转化、吸收,在自己的实验室上实践。他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真实过程,在问题解决体验中获得知识、发展能力,鼓励学生有胆有识地去超越自我。通过这样的学习,学生对化学学科本质的理解,对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,以及科学方法的获得,引领学生面对未知世界。
同时,他执着于科研,执着于探索,用自己的初心感染学生,他经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就是“不管你做什么,科研始终是你的核心价值”。
“既然选择了做科研,为什么不享受它、不把它做好呢?”徐老师也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。
扁平化管理,提升效率让学生事半功倍
当学生们离开校园,离开老师,应该带走能够帮助他们走向社会,帮助他们面对未知世界的东西,徐爱华在思考中探索着。
徐爱华老师在教授过程中,每周他们都会进行面谈实验进展、研究计划等小会议,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的讲解,徐老师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,再他进行细致的指导。
不仅如此,徐老师还采用“扁平化管理”——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。这种模式优点很明显:徐老师与每名学生直接交流,信息传递快捷、保真,使得他能及时为学生指点迷津,让他们朝正确的方向努力,做到事半功倍。但这种管理方式也有缺陷:一旦学生人数增加,徐老师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将会相应增加。工作的四年多,徐老师团队的学生由最初的四五人发展到如今的20多人,有时,一次面谈就是2个多小时,徐老师每周都会有20多个小时花在与学生的交流上!
但是徐老师却丝毫不觉得辛苦,他认为:“年轻人思路开阔,有创造力,作为老师,我要做的就是了解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,及时与他们讨论研究思路与主题。”他觉得花再多的时间在与学生的交流上都是值得的。
对此,学生施薇有很深的体会,“在我做纤维素预处理的实验中,实验结果一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。期间花费了很长的时间,改变了各种实验条件,却发现葡萄糖的产率还是和未预处理的一样低,我很郁闷的把实验结果告诉了徐老师。徐老师经过仔细严密的分析,查阅了相关的文献,让我提高水解中硫酸的浓度,结果神奇的发现葡萄糖产率有了很大的提升。徐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遇到困难要开拓思路,找准问题的中心点,对问题要有严密的分析思考。也让我明白了文献的重要性,通过阅读文献可以得到很多重要的idea”。
悉心关怀,只为培养学科未来精英
科研是一条漫长而持久的道路,在这条道路上,要想走的更高更远,除了自己的努力学习,导师的悉心指导是必不可少的。“教师之为教,不在全盘授予,而在相机诱导”,叶圣陶的观点成为徐爱华教书育人的信条。同时,他知道,教书育人,更要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,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。风雨艰辛一路走来,徐爱华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教学研究之路,在工作中,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,不断探索化学教学方式,不断思考、研究教学策略,每一项成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。他将教学内容进行梳理、分类,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,进行整体规划。有些教学内容,需要学生做完整的探究,经历探究的全过程;更多的教学内容,学生是在大的背景下,完成局部的探究任务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探究、实验和讨论,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。学生彭开源提到:“记得我研一第一次进实验室,做实验感觉束手无策,对研究的内容不够熟悉,对实验结果缺少足够的深入分析,缺乏新颖的研究思维。在徐老师的细心指导下,我开始渐渐熟悉研究的实验内容,对科学研究有了整体的构思和新的认识。”
已毕业研究生杨振,现在就职一家科研机构,他认为现在自己取得的成绩与徐老师的悉心指导密切相关,“以前,我认为科学研究只是单纯地做实验和讨论实验结果,对实验研究的思路和研究过程没有深入地思考。因此,平常对科学研究中出现的不符合实际的现象和问题没有深入研究,只是不加思考地询问徐老师,忽视了自己在科学研究中的主观能动性。后来徐老师曾教导我,“科学研究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,在平常的科研学习中,要主动思考,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主动地分析,主动寻找新的实验方法。”徐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,成为学生们一生的财富。
因为热爱,所以坚持;因为坚持,所以成功。徐爱华老师用尽时间坚持着自己的坚持。潜心耕耘,教书、育人、科研“三位一体”,徐爱华老师走出了一个“师者”闪光的教育人生。坚守人民教师职业操守和知识分子的报国情怀,凝心静气、为人师表,徐爱华老师正引领着一大批青年教师,行走在教育教学服务的最前沿,书写着教育人生的美好春天。